
马丁·基彭伯格
Cahiers d'Art 荣幸地在其位于巴黎 75006 龙街 14 号的画廊举办马丁·基彭伯格的首次展览,展出 1987 年至 1990 年间创作的 10 幅作品。
《艺术手册》延续了展出 20 世纪重要艺术家和大师的传统,始终意识到巴勃罗·毕加索对马丁·基彭伯格作品的显著影响,同时重申了《艺术手册》历史上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桥梁。
尽管生命短暂,这位艺术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并且经常被 因其充满活力的不敬而被描述为新达达主义者 面向艺术史和社会。展出的作品体现了基彭伯格作品中一些最强烈的反复出现的主题。
其中一个主题源于艺术家对毕加索的迷恋,基彭伯格在他生命最后二十年创作的一系列画作中引用了毕加索的作品和人物形象。 戴维斯·道格拉斯·邓肯的标志性系列照片中毕加索身着内衣,基彭伯格在丝网印刷日历中将自己描绘成艺术家 精英 '88 。自画像是艺术家评论和质问社会以及艺术家在其中的角色的众多方式之一。
在 作品《醉青蛙》(Zuerst die Füsse)是基彭伯格的化身,一只醉青蛙被钉在木制十字架上。艺术家描绘了一种介于虔诚与绝望之间的不安状态,同时也谴责了一个充满虚伪的社会。 基彭·塞尔策(Kippen Seltzer)的作品,基彭伯格将平凡转化为荒诞,在一颗超大药丸上印上了他自己名字的自我指涉。他进一步推进了这种本体论的视角, 字母表的终结 这幅作品看似直接呈现了字母表最后三个字母,却可以从多个层面解读,既具有概念性,又具有自我反思性。在他生命最后二十年创作的众多复制品中,他强调了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原创性的局限性,以及“艺术家从无到有、创造新事物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正如作品名称所示,复制品、副本和抄本是必要的,它们构成了艺术作品得以真正演变的语境”(马丁·普林茨霍恩,《无限版》)。
他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清算所,在那里,人们熟悉的风格、职业和思想可以被重新评估、拆解、拒绝或重组。他把自己的画作变成了一个数据库,里面收录了他喜爱和鄙视的艺术和思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毕加索、毕卡比亚、纳粹宣传、朋克、波普艺术、约瑟夫·博伊斯、西格玛·波尔克和消费文化,以及进步、原创性、一致性、成功和失败等概念。
《纽约时报》(2009年2月27日)作者:Holland Cotter
